青春背包行 之此情不再?!
Travelling buddies at Mostar, Bosnia
是日,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第三度連任,狂人也。
但他同時又捍衞拉丁美洲文化、對抗全球化(特別是美國化)不遺餘力。首都La Paz, 沒有KFC、麥記和其他耳熟能詳的牌子。前幾日又剛看過Gael Garcia (尖叫!)主演的 tambien la lluvia, 講波利維亞的水戰爭。
拉丁美洲是開我竅的一個旅程,因為親眼見到當地原住民的苦,才真正明白全球化之毒。那時,一本講全球化的書都沒看過。
找到講旅行的舊文一則, 原文刊 am730。
___
剛到巴爾幹半島走了一轉,在青年旅舍和幾個剛認識的背包客傾談,交流了幾段世界遊歴的經驗後,總是離不開問一句:你今年幾歲?一頭鬈髮的森姆,剛在 智利待了一年,將到西班牙教英語,又讀過法律、文學和政治,憑外貌和人生經歴猜,起碼二十有六吧,原來他才年華廿二!然後三十歲的我,確實有一剎那感懷身 世。
背包行和青年旅舍,彷彿是二字頭的世界。當年縱橫四海、世界沒有去不到的地方的氣概,今天還在嗎?我不得承認,這些年來出外闖蕩,顧忌多了,防人之心強了,睡機場、火車站還是免得就免。搭夜車雖省時又省住宿費,現在只覺得骨頭受不了。銀根緊絀捱麵包?不值得吧,老遠跑到地球另一端,盛宴一頓實不為過。森姆問,為何你的背包那樣重?盤點一下,內裡有雨傘、記事簿、外套、防曬用品。而最經典的,是早上會泡瓶熱茶上巴士這堆東西,以前通通都不會帶在身!因為,下雨是 浪漫,太陽是朋友,瑟縮街頭是樂趣。
然而,改變不是由於適應能力差了,或是意志弱了,只是現在的我更愛惜身體;練歷多了,懂得分辨好壞,能力許可也想追求一下。背包行不再是絕對需要,而是一種令人着迷的旅行方式。迫巴士不單是省錢,而是體驗民情;放棄旅行箱而孭背包,是為了隨心而行,萬一要上山下海跑樓梯都不礙事。
好啦好啦,我承認就算有多不介意三字頭背包行,對着那班小伙子也真有點忐忑。不是介懷年紀「老邁」,而是害怕心態真的變老,失去熱情、忘記 理想,所以背包行,其實就是讓人記着青春的感覺。世界不同了,以往女孩子十幾歲就生孩子,現在我們廿多歲還在念大學,人也愈來愈來長命。所以說,Thirty is the new twenty!三字頭是更美麗的二字頭。我們乾杯!剛在超市買的土產科索沃紅酒,一飲而盡。